隨著我國工業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增強,河道作為納污水體,需要接收大量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,造成河道污染日益嚴重,河道淤泥增厚,微生物大量繁殖,造成河水變黑發臭;同時,大量生活生產垃圾入河,也造成河床抬高,河道水面積下降,防洪排澇能力下降,因而嚴重危害著人民的健康。
常用的淤泥處置方式有海洋處置、填埋、焚燒以及資源化利用(堆肥、吹填造陸、建材利用等)。而大部分的河道淤泥主要由石英、黏土類礦物、長石類礦物組成,與粘土成分相似,同時,部分污染嚴重的淤泥含有較高的有機質、N、P、K及其他植物生長所需的微量元素,因此淤泥資源化利用,才是淤泥處理處置的適合方式。
淤泥表層常有藻類活體、浮游動植物、死亡藻類、動植物殘骸、生活垃圾以及油脂等,故一般淤泥表層0~25cm處營養鹽含量普遍較高,表聚性明顯。且隨著淤泥深度增加,營養鹽含量明顯下降。而表層淤泥以下的底層淤泥其礦物組成與粘土相似。傳統的淤泥資源化方式并不能充分地針對性地利用淤泥資源,因此,將河道淤泥分為表層和底層淤泥,進行資源化利用處理顯得更加科學合理。